以前的人管狀況好叫「河清海晏」,但名字叫「江平」,兩岸這江水最近卻不太平。不過是場影展唄、不過是走紅地毯,竟要咱們改名,連奧運都沒這般囉嗦。由於激起江水的,是人家的廣電官員,拿著羽毛當令箭,做錯題目,倒也罷啦;萬一真是銜命而來,玩黑白臉,或者只要望風希旨,當犧牲打,將來咱們連場影展,紅地毯都「漿」不「平」,兩岸何能「河清海晏」,也真令人擔心!

 經過幾天沈澱,當然兩邊現在定調了。我們「限制」這事是個人行為、是脫線演出;對岸國臺辦也講了「可能是當事各方溝通不夠所致,由此引發的狀況是我們不願看到的」。同時大陸當局釋出善意,臺灣電影進口,在ECFA早期收穫的架構下,可不受配額限制,登「陸」播放。滅火味道,顯而易聞,也說明這江水潮浪,當指日可平了。

 只是人家嗆的聲,餘音繞樑,「臺灣電影不想進大陸了嗎?」藝能界、文化界將本求利,誰在靠誰,絕對是結構上的現實問題。這跟其它產業,著眼於十三億人的市場,必須做出種種遷就,並無二致。過去我們的題材、創意、演出和行銷,比對岸強,起著領導的作用,人家要靠我們,才能賣錢、才有票房,兩岸合作自然愉快。但這種優勢,經得起多久的消長呢?

 所以吳敦義院長語重心長,「江平們終究會存在,十三億人哪裡會沒江平」。除非我們的文化創意產業,能夠繼續在華人世界,長保領先;除非臺灣的電影,能夠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,令各大影展,願意抗拒政治上的壓力,邀請我們;否則遷就人家偌大市場,而矮化自己、或被矮化,恐怕很難避免。靠自己,終究將是臺灣唯一的出路。

 【中央網路報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娛樂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